2005年6月8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一版:法眼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乡村留守孩 期盼被关爱
成年社会工作者的观察记录
潘海青

  翻开那些厚厚的卷宗,纪录在案的竟是一些稚气未脱的孩子,最大的13岁,最小的只有9岁……案卷中的他们都是为祸一方的小偷,最多的已偷窃8起,案值逾万元;古语说,父母在,不远行。可他们都是父母长年在外打工、留守家乡和老人为伴的儿童;他们比任何孩子都需要关爱……    

    用金项链换作业本的小偷
    温州文成公安局南田派出所的民警赵海瑞忘不了新近破的那个案子。
    那是5月3日,南田镇龙上村的一位女子来所里报案,称自己家里被人偷窃,被盗物品有24K金项链一条、白金戒指一枚、奥林巴斯照相机一架,价值3000余元。
    接警后,赵海瑞着手调查此案。经过几天排摸后,案情有了眉目,他发现年仅10岁的小学生东东(化名)有重大嫌疑。东东被带到所里后,马上交代了犯罪事实。后来,戒指和相机陆续在东东家被找到,都原封未动。事实上,东东并不清楚这些东西的价值。至于那条金项链,是在东东邻居家里找到的,东东拿它和邻居家的小孩换了一本作业本。
    因为东东未满14周岁,赵海瑞把东东批评教育后让他回了家。
    东东走之后,赵海瑞心里并不踏实。他清楚东东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,东东平时只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。由于老人除了管住孩子的吃穿外还要操持一家的生计,又大多没什么文化,这类留守儿童在监管上其实都处于“真空”状态,东东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家庭教育,下次犯案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。
    在文成较为贫困的山村,类似东东这样的留守儿童犯案还不少。今年3月底至4月中旬,南田镇梁岙村的多家农户家里被贼光顾,小偷白天撬窗入室后盗走价值3000多元的现金和物品。结果,窃贼居然是个9岁男童,该男童亦是父母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儿童。
    就在不久前,文成县周壤乡派出所破获了8起入室盗窃案件,被抓获的窃贼是个年仅13岁的男童,他也是留守儿童。8起盗窃案件中,涉案的现金有一万多元,案发时已被他挥霍一空。
    
    儿童犯罪与教育“断链”
    “留守儿童犯罪与父母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。”总结了多起留守儿童犯罪的案件后,赵海瑞深有感触地说。
    从教育学的角度上,儿童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教育,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,如果父母放弃对子女的教育,这将导致儿童教育严重“断链”,造成儿童心理多方缺陷,以致造成“情感空巢”。
    “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在教育上是相当失败的,他们采取的更多的是粗暴形式而非温情的情感疏导。”赵海瑞说。
    每次东东在外面犯事后,其闻讯赶回来的母亲就会拎起棍棒狠狠地打,但孩子被打后依旧我行我素。这位母亲从心底发出哀叹:为什么我的手都打酸了,他却没有一点点改变呢?
    同样,周壤乡那个作案8起的男童,每次被派出所传讯后回家,他的父亲也是关上门一顿饱揍,但是他通常会在第二天就离家出走,重操行窃的勾当。
    心理学家认为,儿童正处于认识人生的关键阶段,一些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帮助,极易产生偏差,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。据统计,我国历年刑事犯罪中有近20%的青少年都是这类孩子。
    我们不难想像,如果留守儿童走上歧路后仅仅依靠公安部门的打击和教育,而没有得到家庭的关爱和及时纠正,他们将在迷途上越走越远。
    
    留守儿童期待爱的甘露
    温州市紫竹心理咨询工作室心理咨询师王靖在调查留守儿童时发现:情感缺乏是留守儿童成长中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。多数外出打工的父母每年回家一次,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,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并缺少联系,他们的性格极易变得内向、自卑、悲观、孤僻,情感相对冷漠、人际交往能力差。
    由于体力、素质等原因,临时监护人大多只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,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。隔代的老人多对孩子溺爱放纵,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,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、蛮横霸道、易冲动、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。有的迷恋网吧等场所,甚至沾染上不良习气,出现违法犯罪行为。
    据农业部粗略统计,2004年,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已超过1亿人。然而,伴随着大批青壮劳力背井离乡,中国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——留守儿童,留守儿童的安全、教育、情感、心理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显现。
    留守儿童的现状如何解决?采访中,不少专家都抛出了各自的观点。
    温州市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宋乐稣认为,目前户籍制还要求外出打工人员的子女教育要以流出地为主、公立学校为主,客观上造成今日留守儿童的问题。如今要求国家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制度,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关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,政府应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,拆除就业、医疗、教育等制度的壁垒,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。
    学校应该成为留守儿童温馨的家。一向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温州市人大代表周德文表示,学校要尽可能及时地向有关部门通报未能尽责的监护人的信息,使留守儿童的基本生存条件得到法律的保护。
    中央民族大学教育系博士常永才认为:农村中小学教师要对这些留守儿童给予特殊的关爱,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班集体温暖,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;在课程教学中灵活多样地加强生存教育、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;强化留守儿童自尊、自立、知法、守法的知识技能;开通家长热线,方便家长及时了解这些儿童的问题和与儿童的沟通。
    “留守儿童问题凸显了农村家庭大人外出打工和子女教育的一大矛盾,解决矛盾的根本,一是政府要及时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工作、收入状况,并改革城市的教育体制,要让住在城市里的打工者的子女能够轻松地接受教育;二是政府部门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,留住出外务工人员,让他们在家依然有挣钱的门路,可以不为生计所困。从这个意义上,留守儿童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,更是经济体制问题。”周德文说。